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目前感染新冠肺炎并无特效药,应尽早隔离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治疗、呼吸支持(氧疗、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另外对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案请参考官方最新指南。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原则上冠状病毒治疗应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临床首先应甄别冠状病毒的种类,其种类相当繁杂。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冠状病毒,在治疗方面根据医嘱对症治疗即可。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具体的治疗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类处理,请参考官方最新指南。
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新冠状病毒潜伏期为1-14天,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感染新冠病毒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但是现在也出现了感染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
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来结束这一疫情,但好消息是,新确诊病例的数量已经连续几天下降,这表明隔离和预防工作得到了效果。如果全部人群都能很好的隔离14天,病毒在2周之后应该会消亡。潜伏期的病人会因疾病的发作而到医院接受治疗,与他们有密切接触的人可能会被隔离,而其他隔离良好的人可能不是患者,也不会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然,如果疫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由于天气的变化,如潮湿和温暖的天气,病毒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武汉新确诊病例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的病毒家族,非典是众多冠状病毒中的一种类型。冠状病毒科包括α、β、γ三个属。其中2003年爆发的非典和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同为冠状病毒科的β属冠状病毒,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非典是SARS冠状病毒,是专门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它与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一回事。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的基因较为相似,有很多的同源性,但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他们在感染能力和致死率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能够广泛感染人和动物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生长。所以冬春季节是该病毒发病的流行季节,SARS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病原菌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如果迁延不愈可以出现重症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经口排出,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要做好防护,及时打流感疫苗。从致死率来讲,非典更为严重一些,约为40.7%,而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远低于SARS,约2.3%。而从传播能力的角度来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能力也远不如非典。所以,相比较而言还是非典更为严重一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建议选择“卫消证字”标示的洗手液,该类具有杀毒作用。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清水,避免残留有害物质积压在水盆中。使用洗手液应反复搓揉30秒以上,确保揉出丰富的泡沫。
新型肺炎病毒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胸闷、乏力等,但是也有无症状的患者。这个季节本是感冒高发期,如果症状不明显,近期也没有去过湖北、没有接触过相关病人,建议在家自行隔离观察,如果症状严重,及时到定点医院检查。
目前暂时还无法预测。然而,在我国各省市的积极防治下,情况有了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气温将会上升,各地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数量将会下降。最终将迎来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希望每个人都继续做好防护,居家隔离,尽量减少外出。如有需要外出,必须戴上口罩并经常洗手。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有效的解药。当前用于临床实验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克力芝、连花清瘟、血必净注射液、糖皮质激素等。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耳鼻喉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小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初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有少数的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果有过武汉的旅游史或者是接触过确诊的患者,应该引起注意,当出现了症状应该及时的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的人,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临床以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手段。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发热问诊就医,尽早隔离治疗。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注意家中多通风,勤洗手,可用高浓度医用酒精消毒等。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大多数是发热、咳嗽没有痰,往往早期有很少的黏痰,乏力、胸闷,也可以出现鼻咽部症状,如咽痛、鼻塞等非特异性症状,还有部分轻症患者可以没有发热症状。老年人群、免疫抑制者可能会出现非典型症状,患者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肿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具体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脉搏微弱、低血压、皮肤瘀斑甚至少尿。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为轻症,经过及时、系统、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预后比较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个别可以出现死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出门戴口罩,回家要勤洗手,室内要常通风。具体可以进一步确诊。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初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和无痰。早期常出现少量痰、乏力和胸闷。还可能出现鼻咽部症状,如咽痛、鼻塞和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一些轻度患者可能没有发烧症状。老年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肿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具体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脉搏微弱、低血压、皮肤瘀斑甚至少尿。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较轻,经及时、系统、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较好。一些病人病情危重,甚至有些人可能会死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个人防护,避开交通拥挤的地方,外出时戴口罩,回家时经常洗手,室内常通风。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于轻度和中度肺炎患者,病毒感染是自我限制的,只需要隔离和对症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抢救重症患者,如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循环和器官功能支持。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且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或呼吸紧迫的患者,要进行氧疗,严重的病人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肺膜氧合技术支持,同时,应给予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尤其是对脓毒症患者,以防止肺部感染。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应该采取液体治疗,尽快纠正休克。但是液体复苏容易导致容量超复合,如呼吸衰竭,因此在治疗时,应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此外,外出时应戴口罩,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以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如打喷嚏和流鼻涕。
目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没有特效药,需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对于轻中度患者,仅需要隔离,对症治疗即可。对于重度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了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休克,需要进入到ICU治疗,进行循环和器脏功能的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以其冠形命名 最近在武汉发现的新冠状病毒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年 到目前为止,除了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有六种冠状病毒感染人类,其中四种的致病性相对较低,通常只引起类似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被称为非典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它们可以导致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尽管新型冠状病毒和非典冠状病毒是近亲,但它们仍然有很大的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没有非典那么严重,所以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初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和无痰。早期常出现少量痰、乏力和胸闷。还可能出现鼻咽部症状,如咽痛、鼻塞和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一些轻度患者可能没有发烧症状。老年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病例可能导致难以纠正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肿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具体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脉搏微弱、低血压、皮肤瘀斑甚至少尿。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较轻,经及时、系统、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较好。一些病人病情危重,甚至有些人可能会死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个人防护,避开交通拥挤的地方,外出时戴口罩,回家时经常洗手,室内通风。没有疑似病例患者或流行地区接触史的发热患者不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宅在家。
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所以吃任何消炎药对它都是没有作用的。如果是在病毒感染情况下,又感染了细菌,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则可以应用消炎药。建议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好传染源,是目前最重要的措施。建议减少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回家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另外,家中也要注意勤通风。
目前所流行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12月份在武汉开始出现的,2020年1月份时传播的非常严重,到目前疫情仍然是比较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并且目前尚没有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所以只能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疾病,患者确诊被感染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指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防止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因此建议没有被感染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外出,也不要去一些人多的场所,外出时应当佩戴口罩,家中应当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没有明显作用,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品。近期有报道称黄连对新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注意抑制并不代表预防和治疗,切勿盲目服用,以免导致不良反应。双黄连是以金银花、黄芩和连翘这三种成分为主的中成药,没有坑病毒的作用不能发代替抗炎药物。功效主要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应用于外感风热的感冒,如发热、咳嗽、咽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