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人体正常温度是低于37℃的,只要是高于37℃就是发烧了。
所以体温37.3是发烧,并且属于低热,需要找出低热的原因。低热的原因很多,例如调节体温的中枢出现了异常。先要确定37.3℃是不是病理性的,确定是否病理性要去医院做抽血检查。
只有把发热原因排出以后才能把37.3℃认为是正常体温,因为有些人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也是正常现象。总之,37.3℃是不是正常体温需要做检查找出原因才能判断。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孕妇体温37.3度,属于发烧中的低热。若是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多为细菌或病毒入侵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尽量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去,防止交叉感染,可以打开窗户,使空气对流,能够降低相互传染率。如果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生姜、葱白、红糖,水煎服,代茶饮,具有辛温散寒、解肌发汗的功效,能够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黄芩、金银花、芦根等,水煎服,代茶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若是体温持续性不退,伴有咳喘症状,建议到妇产科就诊,选择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及孕妇无影响的药物。
腋下37.3℃不是发烧,而是正常体温。腋下37.4-38℃是低烧的范围,但现在是37.3℃,还没有达到低烧。由于腋下的正常体温为36-37℃,略高于正常值,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或头晕等症状。建议多喝水、多休息、穿衣服、盖被子等,症状可以缓解。目前是没有发烧,所以不推荐服用退烧药治疗。
37.3℃的腋下温度是不正常的,因为它比正常的腋下温度略高,但它没有达到发烧状态,因为腋下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37℃之间,现在腋下温度达到37.3℃,比正常温度略高,但还没有达到发烧状态。低烧的状态范围只有37.4-38℃,略低于发烧的状态范围。然而,一些患者会出现不适状态,如疲劳、头晕和其他症状。需要多喝水,多休息。物理降温可以使体温降至正常,而无需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成人的体温正常应在36.3-37.2度之间,但也会因测量部位不同而产生数值上的差异。如果是在肛门测量体温,正常的体温应在36.5-37.7度之间。所以,37.3度属于正常的体温范围。如果是在口腔或者腋窝测量体温,37.3度属于轻微发烧的情况。
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37.3不算发烧,它属于正常体温。只有当体温达到37.4度时才会发烧,低烧在37.4度到38度之间,中度发烧在38.1度到39度之间,高烧在39.1度到40度以上。所以37.3度不属于发烧,它是正常的体温。如果在腋下测量,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度,而口腔和肛门测量的体温会比腋下体温高2-3度,腋下体温还没有达到37.4度,所以属于正常体温,不用担心。
人体正常体温不超过37℃,如果超过37℃,如37.3℃,可归为低烧范围。如果低烧的原因被发现,这种体温可以被诊断为异常体温。体温相对稳定,通常一天波动不超过一度。正常情况下,腋下温度在36到37度之间,口腔和直肠温度会稍高一些。如果在晚上测量体温,体温是37.3度,没有其他异常感觉,是正常的。这个时候需要多喝水,清淡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能喝酒如果你有症状并感到不舒服,也可能是感冒引起的。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科
一般正常人的体温是不会超过37度的,如果期间测量体温,体温在37.3℃,也是属于低热的范围,这种情况要及时的寻找出引起低热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体温,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体温异常,主要是跟感染或者结核疾病等有关,但也可能是调节体温中枢出现异常所致。若体温确定为37.3℃首先也要排除是否是病理性,此时要及时在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观察血象以及血沉是否伴有感染。
37.9度的发烧被认为是低烧。正常使用腋下温度测量,体温值为36-37度现在它已经达到37.9度,远远超过正常的高值。低烧的温度也很高。可以使用物理冷却方法,例如多喝水和多休息。或服用中成药如板蓝根、柴胡等退热。如果婴儿的体温达到37.9度。可以给宝宝多喂水,多注意休息。同时你可以给宝宝降温,比如贴一个散热贴,用温水擦身等等。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体温变化,必要时也可服用布洛芬退烧。
37.3度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要隔离。 正常人的腋下温度是36到37度。如果腋下温度为37.3摄氏度,你可以选择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多喝水,并多测几次。 腋窝测量方法是将腋窝擦干,检查并去除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将体温计串的一端放在一侧腋窝中央的顶部,用上臂夹住,放置十分钟,取出,然后再阅读。 正常值为36℃至37℃。腋窝体温比口温大约低0.2℃到0.4℃。该方法安全方便,不易交叉感染。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体温高于正常值称为发热,体温低于正常值称为体温过低,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等。
肺炎患者有许多的临床表现,发热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一般判断发热是采取腋温测量方式,腋温高于37度属于正常的体温,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判断发热的标准。但仍需满足以下诊断标准,才能认为是肺炎: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2、发热;3、肺实质听诊可以闻及湿性啰音;4、白细胞过高或者是过低,伴有或不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5、胸部的X线显示肺部有片状、斑片状的浸润影,或者是间质性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胸腔积液。在1-4条任何的一项加之第5条,且可以排除非感染性疾病时,才能做出肺炎的诊断。因此发热不是诊断肺炎的必须证据。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
孩子体温37.8度算发烧,这是低烧的表现。一般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为孩子降温,如果孩子穿的衣物过多,可以在室内将孩子的外套脱下,让孩子多喝温开水,还可以在孩子的额头贴退热贴,或者用温水清洗毛巾之后放在孩子的额头,也可以用温水或酒精给孩子擦身体,能够快速的降温。如果孩子出现咳嗽、流鼻涕、鼻塞、呕吐等症状,要及时的给孩子服用药物治疗。
低烧和肺炎之间的关系就是肺炎有的病人会引起发烧。目前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2、发热;3、肺实质听诊可以闻及湿性啰音;4、血象的检查,白细胞过高或者是过低,伴有或不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5、胸部的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片状、斑片状的浸润影,或者是间质性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胸腔积液。1-4条任何的一项加之第5条,且可以排除非感染性疾病的时候才做出肺炎的诊断。所以发热只能是肺炎的临床症状,而不是诊断肺炎的必须证据。一般肺炎的诊断包含低热,病人早期会以发热症状就诊。腋窝温度超过37.3℃,则称为低热。
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37度,体温低烧范围在37.4度到38度3之间,当体温达到38.4度到39.3度之间属于中度发热,体温在39.4度以上就属于高热。体温37度是完全正常的,不需要治疗。如有不适建议多喝水,注意休息,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不一定是冠状病毒所致。37.5度,应考虑可能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症状,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但非充分条件。新冠肺炎确诊应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最终确诊依赖于核酸检测。如出现发热症状(≥37.3°),应及时上报社区或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病以发烧为主,可合并轻度的干咳,疲乏无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所以,只是体温高无法确认是否新冠病毒,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腋下温度在36到37摄氏度之间,所以腋下体温是36.1摄氏度时为正常温度。所谓的体温就是人体表面的温度。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部位包括口腔温度、肛门温度和腋窝温度。通常,正常范围值是口腔温度,因为它位于舌下热带,在36度2和37度3之间,腋窝温度位于腋下,其正常值在36度和37度之间。而肛门的正常温度通常约为36度9至37度7,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一些近似值也可在此期间持续变化。
体温是36.9度,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常的体温是36到37度,因此,测量体温时,将温度计上的水银柱扔至36度以下,擦去腋下汗水,夹住体温计,等待5分钟,然后阅读。如果你是早上测量体温,温度将接近36度或略高于36度,这是一天中的最低温度。然晚饭、运动、下午或排卵后测量,女性的体温会略有上升,但不会超过正常体温37度,因此体温是36.9度时是正常温度。
如果腋窝温度为37.5度,成人就会发烧发热又称发热,是指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心、体温中心功能失调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超出正常范围、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并受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一般认为,当腋窝温度高于或等于37.3摄氏度,或者两天之间的温差超过1摄氏度时,就会出现发热。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它可见于各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但是有时体温上升不一定是由疾病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体温升高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如剧烈运动、经前期、怀孕、进入高温环境或在热水中淋浴或坐浴,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体温略高于平时。这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恢复。
宝宝37.3℃是否有发烧,主要是根据测量部位。新生儿自身的体温调节中心发育不良,容易受到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包装后的高温会导致温度上升。37.3是低烧,可适当减少包装,并给水观察。一些儿童的正常体温相对较低,因此他们的体温在发烧期间可能不会显著升高。父母可以在孩子身体健康时进行测量,以了解孩子的体温。一般来说,正常体温在36到37度之间。如果体温达到37.5度以上,人们必须考虑婴儿是否发烧。然而,有时婴儿的体温会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发生变化,或者在剧烈运动后升高。